析出强化模型

析出强化是由于位错和析出相的相互作用引起的。分散的析出相颗粒,钉扎或阻碍位错沿晶格移动,从而使材料达到强化的效果。通常来说,位错要么剪掉小而弱的粒子通过障碍(剪切机制),要么绕过强大而坚固的析出相(绕过机制)。剪切机制适用于轻度时效带有细小共格析出相或区域的合金,而绕过机制多用于描述过时效有更粗大析出相的合金。

下面介绍确定位错在滑移面上克服障碍的临界分切应力方法,方程表达式为 [1979Ger,1998Des]

(1)  

其中M是Taylor因子, 是平均障碍强度,b是Burgers矢量,L是位错线上平均颗粒间距。Friedel统计在能够有效地计算出平均颗粒间距[1998Des]。根据该统计方法,方程 (1)可写为[1998Des]

(2)  

其中G是剪切模量,b 是值约为0.5的常数,Vf是颗粒体积分数, 代表平均颗粒尺寸。

方程 (2) 中平均障碍强度 的计算由障碍尺寸分布和障碍强度决定:

(3)  

其中Ni 是尺寸为Ri 的障碍数密度,Fi 是相应的障碍强度,与障碍尺寸和克服障碍的方式(剪切或绕过)有关。

在弱障碍粒子剪切情况下,精确的障碍强度的表达式非常复杂,而且与不同的强度机制有关(例如化学强度、模量硬化、共格强化、有序强化等)。因此,我们没有考虑机制的细节。本文所使用的是Gerold提出的通用模型[1979Ger],障碍强度与析出相半径R的关系表达式为

(4)  

其中k是常数,G表示剪切模量。

另一方面,在粒子绕过机制的情况下,障碍强度是与粒子半径R无关的常数 [1979Ger],

(5)  

其中b 为一常数,其值约为0.5。从方程 (4)方程 (5) 可以发现,从剪切机制过渡到绕过机制的临界半径可表达为 。如Myhr等人[2001Myh] 提出的,将RC视为一可调参数,方程 (4)方程 (5) 可写为

(6)  

结合方程方程 (2), 方程 (3)方程 (6) ,由粒子半径Ri贡献的屈服强度为

(7)  

其中 。由此可得出,在可剪切(弱)和不可剪切(强)粒子析出硬化的情况,屈服强度都可表达为

(8)  

方程 (7)方程 (1) 得出纯剪切(所有的粒子都很小而且可剪切)和纯绕过(所有的粒子都比临界半径大且不可剪切)极限情况下的关系,分别是。这两种表达式与经典模型得到的常用表达式相吻合。

除了析出硬化强度σP,在总体计算中还应考虑另外两个主要贡献:1)\σ0,基本强度贡献,包括晶格阻力σi、加工硬化σWH和晶格边界硬化σGB;2)σSS,固溶强化贡献。如果分别考虑上述三种贡献,那么材料的总屈服强度即可由加和规则得到。不同的文献给出多种不同表达形式[1975Koc, 1985Ard],常用的表达式为[1985Ard]

(9)  

q = 1时,上式为线性加和;当q = 2时,上式满足平方和加和规则。根据实验数据,q亦可在1~2之间取值。线性加和适用于铝合金[1985Ard, 1998Des, 2001Myh, 2003Esm] ,因此,屈服强度可由下式表示,

(10)  

在析出过程中 的值保持不变; σSS是固溶体强化项,与每种合金元素的平均溶质浓度相关,其表达式为 [1964Fri, 2001Myh]

(11)  

其中Wj 是固溶体基体相中第j个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,aj 是相应的比例因子。 是由方程 (1)定义的析出强化项。利用回归方程[1997Gro, 2001Myh],屈服强度(单位为MP)可由以下方程转换为硬度(单位为VPN)

(12)  

其中,AB是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参数。

 

[1964Fri] J. Friedel, “Dislocations”, 1964, Oxford: Pergamon.

[1975Koc] U.F. Kocks et al., “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Slip”, Prog. Mater. Sci., 19 (1975), Oxford: Pergamon Press.

[1979Ger] V. Gerold, “Precipitation hardening. in Dislocations in Solids”. 1979. North Holland, Amsterdam.

[1985Ard] A.J.Ardell, “Precipitation hardening”, Metall. Trans. A,16 (1985): 2131-2165.

[1997Gro] Φ. Grong. Metallurgical Modelling of Welding. London: The Institute of Materials, 1997.

[1998Des] A.Deschamps et al., “Influence of predeformation and agEing of an Al-Zn-Mg alloy-II. Modeling of precipitation kinetics and yield stress”, Acta Mater., 47 (1998): 293-305.

[2001Myh] O.R Myhr et al., “Modelling of the age hardening behaviour of Al–Mg–Si alloys”, Acta Mater., 49 (2001): 65–75.

[2003Esm] S.Esmaeili et al., “A yield strength model for the Al-Mg-Si-Cu alloy AA6111”, Acta Mater., 51 (2003): 2243-2257.